11月10日下午,由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天下長河》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同步在杭州和長沙開設線上分會場。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中廣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浙江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燕,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臺長、總編輯龔政文,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原黨委書記、高級編輯周文鳳等領導、專家學者、主創人員和播出平臺、出品方代表參加研討會,共同探討《天下長河》的創作經驗、藝術呈現、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電視劇《天下長河》以清康熙年間治理黃河為主線,以兩位技術型官員靳輔、陳潢為主要人物,講述了鮮為人知的黃河治理故事,讓觀眾在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治河史詩中感受先賢們舍生忘死、堅韌執著的治河精神,以及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高貴品質。該劇于2022年11月11日-12月13日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實現32天七網省級衛視收視第一,芒果TV播放量超16億,豆瓣開分8.5分,是去年開分最高的歷史劇,微博話題閱讀量22億,人民日報、新華社等82家主流媒體發文肯定。
以人民為主角
創新重大歷史題材劇表達
譜寫中華民族黃河精神圖譜
仲呈祥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
《天下長河》是新時代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當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部重要作品,達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創造了新的審美境界。
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治水史。該劇從治理黃河的角度切入,是在主創團隊、歷史專家、水利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創作出的一部值得反復觀看的歷史劇,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電視藝術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藝術創新是文藝創作的血肉,精神氣蘊是文藝創作的靈魂,《天下長河》以人物群像承載宏大的歷史命題,為新歷史劇創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在年度創作當中為歷史劇創作打開了一扇門。
《天下長河》是廣電總局引導扶持專項資金劇本扶持項目,這部劇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歷史領域的一次成功實踐,是新時代歷史劇藝術表達的一次有益嘗試和探索,是守正創新的一個典范,為今后歷史劇的創作提供了新的范本,提供了新的啟發和思考,值得全行業深入探討學習。
《天下長河》之河不僅指奔騰不息的自然之河,更象征著時代傳續的中華文明之河與民族精神之河,所傳遞的工匠精神、民族情懷與藝術追求值得稱贊。
龔政文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臺長、總編輯
《天下長河》是2022年一部不可多得的雙效統一的歷史大劇,為我們今后的文藝創作尤其是電視劇創制提供了三點啟示:一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組織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和排播;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旨歸;三要堅守中華美學品格,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未來,湖南廣電將發揮“凡親中國者,多曉芒果臺;凡有華人處,必聞芒果聲”的優勢,不斷創制推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
這部劇故事呈現上全而透,濃縮了中華民族為實現江河安瀾宏偉心愿努力奮斗的歷史過程,為人們認識那個時代留下了真實可視的寶貴資料;在精神內核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重要指示,深度挖掘了黃河蘊含的時代價值。
研討會上,《人民日報》《中國藝術報》等主流媒體同仁也紛紛稱贊《天下長河》“守歷史觀之‘正’,創傳奇劇之‘新’,真切度、完整性俱佳,弘揚了正直義烈、忘我犧牲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
以歷史為引擎
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
講好中華民族治河故事
《天下長河》的熱播充分證明了“以人民為中心”創作的歷史劇才能滿足觀眾對文藝作品的期許,它的成功也是國家廣電總局、浙江廣電局、湖南廣電和播出平臺通力支持的結果。
為展現一個嚴肅又生動的治河故事,反復修改與打磨劇本,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平衡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關系,不斷尋找歷史通向當代的文脈,做到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能在《天下長河》中飾演靳輔一角是一次很大的突破,雖然儲備大量的水利知識給演繹增加了困難,但臺詞里的信念感及劇作文本中堅定深刻的能量讓這份工作充滿了幸福。
“一部治黃史,半部中國史”。《天下長河》劇組還聯合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展開了一系列黃河文化科普活動,將黃河保護與治理這一宏大的命題再一次搬上熱議舞臺。
《天下長河》雖已收官,但劇集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仍賡續延綿。它順應了“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命題,為重大歷史題材作品的創新創作樹立了新標準。通過將歷史故事與治河精神相結合,將鮮活群像與時代命運相交織,鼓舞當下更多人成為“新時代黃河守護者”,守護黃河安瀾。
來源:湖南省廣播電視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