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坐在電視機前追劇到打開電腦、手機刷劇,從電視臺獨播大劇到視頻網站熱播網劇,電視劇市場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一個大大的“網”字:劇目題材IP搶先,資本投入網絡眾籌,廣告宣傳追求“網感”,播出平臺網臺互動……互聯網已然成為中國電視劇傳播最熱鬧的主場。
網上看劇成熱潮
中國是電視劇生產大國,近年來,中國每年電視劇產量均保持在1.5萬集左右,電視劇產量保持世界第一。同時,中國電視劇擁有最廣泛的受眾群體、最廣闊的播出平臺。據統計,通過電視和網絡渠道收看電視劇的觀眾,規模約11億。其中,由于互聯網視頻的迅猛發展,不僅帶動了網上看劇的熱潮,也使國產電視劇的觀眾群更加年輕化。目前,在網絡上觀看電視劇的觀眾中,40歲以下的占到了總受眾的91.5%。
網上看劇,正深入人們生活,成為一種娛樂方式。據美蘭德媒介咨詢發布的《2017上半年中國視頻融合傳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網電視劇類節目總點擊量達4232.6億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0%以上。同時,在各類節目點擊量中,電視劇貢獻了全網流量的67%,是用戶最為喜愛的節目類型。今年以來,涌現出《大秦帝國之崛起》等數部質量上乘的大劇。其中,有7部點擊量破百億次。
對比今年與去年的數據,網絡平臺對電視劇日益加強的影響力一目了然:2017年上半年,視頻點擊量超過200億次的首播劇有3部,而去年全年中,首播劇視頻點擊量最高的劇,都未達到這一數值。可以預見,劇王之爭,已經從此前的先網后臺、先臺后網、半臺半網到如今的半臺全網,網絡平臺話語權不斷增強。
網絡劇異軍突起
近年來,網絡劇異軍突起。作為新近興起的藝術形式,網絡劇目前可謂處于井噴階段,既有蓬勃的活力,也有不成熟、不規范的階段特點。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介紹,今年上半年,各網站在總局備案播出的網絡劇近400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處理了155部存在內容低俗等違規問題的網絡原創節目。其中,對125部嚴重違規節目做了下線處理,對30部違規節目做了下線重編處理。
如何生產出優秀的作品,更好地服務于人民,這成了近年來電視劇行業的從業者和管理者們共同關心的重要議題。在視頻網站與資本雙重帶動下,多部網絡自制大劇投資額屢創新高,大投入精品化正成為當下網劇的主要發展趨勢。
隨著日前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出臺,按照媒體融合的總體思路,對電視劇、網絡劇實行同一標準進行管理。業內分析認為,網劇將和電視劇實行同一標準進行管理,網劇在題材上的多樣性或許會受到影響,而網劇精品化或將成為整個行業的大勢所趨。
視頻網站在經歷了迅猛發展后,也對自身定位和轉型發展有了更多思考。“我們覺得平臺的責任會變得越來越大,尤其相關管理部門給這個行業一些管理規則和一些引導規則的時候,我們要更多思考這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內容創作,而不是哪些題材資本比較熱就做什么。故事的本質在于它能夠符合主流價值觀,我們必然要去承擔這樣的責任。”阿里文娛大優酷總裁楊偉東說。
優質劇海外廣傳播
墻內開花墻外也香。在中國引進國外電視劇的同時,國產劇也開始進入海外網友的視野。隨著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中國電視劇通過銷售版權、點播分成等方式,逐步實現在海外新媒體傳播并獲取應得的經濟效益。優圖、臉書等海外網站上有大量中國電視劇視頻資源,幾乎達到與國內主要視聽節目網站同步更新。
事實證明,網絡平臺對電視劇傳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此之前,國產電視劇走出國外的模式往往是國內火了以后再把版權賣出去,這樣對于海外觀眾而言,就產生了相當長的時間差。而現在,借著網絡的大發展,熱衷中國電視劇的海外網友們已經習慣了掰著指頭計算中國電視劇的更新時間,而且隔三差五就在網站上催促更新。他們經常在博客發表對大陸劇的看法。同時,也有自己的追劇網站,網站上不僅有熱門電視劇的拍攝和制作進程,還有專門的字幕組把最新流行的電視劇集翻譯成英文快速配上字幕,與國內的字幕組追美劇不相上下。
國產劇一步步走出去。“華流”席卷而來,光明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