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視頻平臺誕生之日起,愛奇藝、優酷、樂視就開始了花式燒錢大作戰。雖然BAT們是年復一年的虧損,但在艾瑞咨詢發布的《2016 年中國視頻網站付費用戶典型案例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愛奇藝營收將達到171億元,且虧損將不斷收窄,最終在2019年將實現盈虧平衡。
而微影資本投委會主席唐肖明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愛奇藝、優酷、騰訊將兩年之后以付費和廣告的方式將全部盈利。檸萌影業總裁蘇曉更是大膽預測,視頻網站第一名的廣告收入不僅將首次超過衛視頭牌,而且通過視頻網站看劇的用戶數將超過電視。
至此,一波唱衰電視臺的論調開始再次滋長。視頻平臺終將替代傳統電視臺,是時候和傳統電視臺說再見了等等聲音此起彼伏。
那么,曾載無數人童年記憶的傳統電視臺當真將消亡嗎?未來我們終將進入無電視時代嗎?
“偽衰亡”:衰亡的是舊技術與運營模式
在近日舉行的2017亞太OTT/IPTV生態大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就對唱衰電視論進行解釋。杜百川指出,唱衰電視說和電視消亡說不成立,電視正在持續擴張中。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OTT TV(互聯網電視)、Web TV(網絡電視)都是電視,也可以統稱為視頻。
而時代所淘汰的正是舊的技術和運營方式,現階段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界限逐步模糊,需要建立統一的跨平臺評價體系。如果有線電視或傳統媒體不采用先進技術和模式,那么確實有唱衰的可能。

與此同時,資料顯示,電視臺的轉變也并非是中國獨有,而是全球網絡化的一種趨勢。在2016年2月,BBC就做出了臺網轉換的改變。BBC冒著流失近100萬的觀眾的風險,停播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BBC Three,將BBC Three推向網絡。
雖然,中國的電視臺并不會像英國BBC那般將頻道閹割后送上視頻平臺。但在視頻網站以大劇集、大IP的攻勢下,傳統電視臺的優勢正在逐漸被人忽略、遺忘。
電視臺的兩個痛點:爆發力與政策優勢
《人民的名義》爆紅之后,有這樣的一種觀點被無數人所認可。《人民的名義》不管放在任何一個視頻網站,都不會起到如今的傳播效果。而《精絕古城》如果順利登陸東方衛視,一定會刷爆社交媒體,然而并沒有。
這個觀點說明了電視臺的兩個痛點。
一是電視臺擁有視頻網站所無法替代的傳播力與爆發力。一部網劇在視頻網站上線后,往往需要幾天的時間來進行口碑發酵,才能引來自來水為其自發宣傳。而電視臺卻擁有瞬間的爆發力與傳播力,《大唐榮耀》在登陸北京衛視、安徽衛視當日便刷爆了社交媒體,之后的網播量、收視率更是一路走高。《人民的名義》更是收視率破8,創下國產劇收視最高記錄。

而數據顯示,電視劇和網絡劇在視頻網站上的播放量并非是在一個水平線上。以上圖為例,5月20日播放量最高的網劇為大火的《熱血長安》,播放量為10,385。而電視劇網絡播放量首位的則是67,902萬的《歡樂頌》。位列最后一名的電視劇《鐵血將軍》播放量也是遠遠超過了播放量排名第3的網劇《寒武紀》。由此可見,就算電視臺播出的不起眼的電視劇,也能夠在播放量上也能秒殺非爆款網劇。
二是政策這把雙刃劍。《人民的名義》之所以能夠引發全民觀看,是因為審查組的一路綠燈。而《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無緣東方衛視,卻也是因為審查制度。

與網劇相比,電視臺更擅長、更善于把握嚴肅題材。視頻網站既不敢碰政治劇,也不敢貿然開拍反腐劇。而電視臺卻在這方面擁有天然的優勢。只要總局愿意放開尺度,今年內再來個三四部“人民的名義“都不成問題。
但也恰恰是因為體制的局限性,讓電視臺少了些網感,多了些清高與不接地氣。而那些粗制濫造的鮮肉劇、摳圖劇、抗日雷劇不僅加速了年輕受眾的流失,也失去了精英群體的關注。
轉型!擁抱互聯網、搶奪頭部劇集話語權
在2015年時,曾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廣電人跟不上時代:”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廣電人“。但實際上,面對視頻平臺的進攻,廣電人正在默默改變。
在視頻網站忙著融資、燒錢、買劇時,傳統電視臺都相繼推出了自己電視臺品牌下的網站平臺。比如湖南衛視推出了芒果TV,浙江衛視推出了中國藍TV。

很多網友在看《媽媽是超人》時才發現,這是芒果TV獨播的。再點開《花兒與少年3》時,也會發現原來這也是芒果TV獨播的。芒果TV正是憑借湖南衛視獨播資源,慢慢在市場站穩腳跟。
在2015年12月,包括PC端、移動端等在內,芒果TV已經實現了全平臺日均活躍用戶超過3600萬,移動APP累計安裝用戶數2.1億,每月有效綜藝播放時長穩居各視頻網站第一。

在意識到缺錢是阻礙電視臺發展的主演原因后,湖南衛視更是著手自制,牢牢控制制作權,將頭部劇集的話語權掌握在手里。于是我們看到了《明星大偵探》、《七十二層高樓》、《云顛之上》系列等等。
時至今日,湖南衛視早已不僅僅是個傳統的電視臺了。它的商業版圖遍布影視行業的各個角落。
筆者認為,湖南衛視可以稱之為傳統電視臺轉型的最佳范本。以自制、孵化IP代替購買現象級劇集,從電視拓展到視頻平臺,完全沒有被市場所淘汰,反而永遠迎風而上,越挫越勇。
綜上所述,電視不會消亡,電視消亡論是謬論。但在視頻平臺風頭正盛的情況下,傳統電視臺確實處在平臺期與轉型期。筆者認為,電視承載了無數國家的客廳文化,視頻平臺所帶來的個人觀感再愉悅,也無法代替合家歡觀感的快樂。我們不能對未來的電視妄下定論,因為自電視誕生起就沒有可以定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