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開始,衛視平臺將陸續進入招商季,各家電視臺絞盡腦汁吸睛又吸金,同樣,視頻網站也亮出自家成績單和新的動向安排。Vlinkage數據顯示,今年視頻網站電視劇點擊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得益于《微微一笑很傾城》、《青云志》擊總量高達751億次,相比去年同期幾乎翻番。
在單劇集播放量上,優酷憑借《微微一笑很傾城》登頂,據藝恩視頻智庫顯示,截至2016年9月13日,優酷獨播的《微微一笑很傾城》以102.46億的播放量居于視頻網站獨播劇播放量榜首。
在這場流量爭奪戰中,各視頻網站均通過獨特的排播和運營方式參與火拼,這背后,也能看出來各家在受眾定位、差異化方面的走向。相比而言,優酷第三季度在劇集、綜藝、營銷等方面處于領先的態勢。業內人士也發現,相比電視臺內容的限制,視頻網站越來越能滿足用戶多元化內容需求,尤其在對“網感”挖掘上更是做到深耕細作,將全新的“網感”模式融入到電視劇、綜藝、網絡營銷等各個方面。
何為“網感”?這一直是各方熱衷討論的話題,但又很難有人給出一個明確的概念,之前的視頻網站對“網感”的追逐簡單定義為:對網絡的關注度,是不是時刻能創作出與現今網絡流行趨勢相匹配的東西來。而隨著視頻行業的日漸成熟,同時催生了許多新的藝術形態,對于網感的挖掘也似乎早不是當年的簡單意義。
受眾年輕化,內容上做到“精分”才能貼近網民
人們正是在一個互聯網充斥生活的時代,對于網感的訴求視頻網站各個都是極度渴望,從近半年來的實踐上看,網感最核心還是——抓住年輕人,受眾年輕化。
的確,在電視劇市場,視頻網站紛紛主動跟90后交朋友,甚至同00后無比親近。從三季度的播出情況看,除了大IP,一些意在吸引年輕人的劇集,就受到了很多關注,例如《微微一笑很傾城》、《青云志》、《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等從主創、劇情到制作都主打符合年輕觀眾。
但更細心的業內人士就發現,除了在受眾年輕化上,大家將“網感”做到更加深度和極致的運用和挖掘,就拿優酷《微微一笑很傾城》為例,該劇以楊洋、鄭爽等高顏值、高人氣明星組合展現的校園清純戀愛,從類型上注定引起大批具有黏性的粉絲群體的關注,以網游塑造校園偶像戀情,這是該劇創新大膽的一大亮點,校園青春里的互聯網絡時代。
另外,“網游”一詞也以時代標志占據了許多人的青澀記憶。而《微微》獨具一格的互聯網思維,現實與網絡游戲交替并進,虛擬世界與校園生活為主體相結合的創新畫風,打造出國產青春偶像劇新視界的標桿,也迅速攻陷了不少電視觀眾的心,讓網民感同身受產生濃厚興趣。
有專家也指出,追逐網感第一是受眾年輕化,第二內容上的貼近網民,而三季度的電視市場中《微微》等網劇均在網感上做到了受眾精準,臺詞、劇情、制作、創意上同網友在價值觀、習慣都做到了貼切感,自然在播出效果得到應有的回報。
追逐熱點精準判斷,差異化打造平臺有遠見
在網綜呈現一片紅海的景象下,綜藝的網感又該如何定義?節目評論研究員龔袁芳接受記者采訪中還談到,視頻網站的網感除了追逐熱點會趕潮流外,要有精準的判斷。娛樂評論人員黃欣也提到,優秀視頻網站永遠不僅僅隨大流、跟風追逐熱點,它要有超強的感知熱點的能力,也就是遠見。
2016年,一共有10余檔喜劇類型綜藝節目先后在衛視播出,不少視頻網站推出喜劇節目,追逐喜劇版權,因為喜劇本身易于碎片化傳播的特性也與互聯網的傳播特性相吻合。從第三季度的情況看到,喜劇已成風潮。而即將到來的第四季度,親子類節目也將抬頭。在這背后,我們又能看到互聯網的布局。
親子類節目方面,無論是正在播出的《爸爸去哪兒》還是《放開我北鼻》、《了不起的孩子》都證明了純網綜藝在吸引受眾方面的成功之處。而限童令下,純網綜藝在帶動素人參與節目,打造互動體驗以及滿足親子類節目觀眾方面,做出了新嘗試。
喜劇類節目方面,我們看到去年優酷已經看到喜劇的前景,同歡樂傳媒合作《歡樂喜劇人》等多檔節目,建立喜劇平臺,在年初便打出了“優酷歡樂季”的編播策略,第三季度再推出“歡樂綜”的概念。相繼推出泛喜劇綜藝《金星秀2016》以及《四大名助》、《今晚80后脫口秀》也在口碑與播放量上都有著不俗的表現,而優酷自制的《火星情報局》和《暴走法條君》等綜藝內容也以歡樂和搞笑著稱,是優酷大喜劇綜藝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統計,目前優酷有近600檔喜劇節目。2016年開始至今,優酷綜藝頻道共有160多檔喜劇類節目,比2015年增長了89%。喜劇類節目總播放數占綜藝頻道播放數的18%,較2015年增長269%,用戶觀看喜劇類節目總時長達105億小時。
營銷的花式玩法,品牌的節目達到“靈魂深處的契合”
其實視頻網站們不僅僅在電視劇和綜藝兩方面加重“網感”的運用,營銷方面又怎么缺得了“網感”,曾經營銷專家張文建在某論壇上感悟:網絡事物的敏感程度(網感)對營銷人去做好傳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隨著視頻直播因為互動性強、展現形式新穎、涵蓋范圍廣泛,在傳播力度和影響深度方面不斷超越著傳統營銷推廣渠道。優酷第三季在營銷模式上追逐品牌聯合,精準定位受眾群,投其所好轉化情感認同。
譬如優酷營銷部門將《火星情報局》的內容營銷比作逼上梁山,但不得不承認用綜藝手段為品牌產品打造記憶點的內容營銷方式,很多片段包括清揚歌等在各渠道傳播,除了在內容上大受歡迎之外,其花樣出奇的營銷方式更是突破傳統。騰訊OTT從內容推廣到會員生態營銷,愛奇藝第三季度也推出了原創貼、創可貼等產品。
而具有網感的營銷模式一定不是按照平常套路出牌的,如《火星情報局》突破了馬東的“花式口播”,更是加入了諸多明目張膽的“廣告”,用“新奇特”的方式告訴觀眾,“沒錯我就是廣告”。如果放在5年前,估計會不被接受,但對于與眾不同的《火星》,受眾就愛它的奇思妙想,二次元居多的受眾看到這種營銷方式更增加了興奮點。
左手抓住網感,右手握緊體驗和互動
龔袁芳在自己的研究報告中反復闡述,視頻網站的“網感”是能否吸引用戶必備特征。可是這一體征確實始終是飄忽不定的概念,它似乎天邊的云又似遙遠的星,所有人想抓住想貼近又似乎做不到真正擁有。
在不久的電視節上,對于“網感”無數專家進行了探討,最終大家也發現網感不可丟,但是作為視頻網站更要有的還是注重用戶體驗,給用戶不同的感觀、體驗感。
如加入當下直播、VR等技術手段的革新,也都為“網感”的激發提供了更多可能。
這一點各家視頻網站也做了很多大膽的嘗試,例如用技術創新加持《中國新歌聲》,推出增加了音頻特效功能的優酷App升級版本。還在視頻網站加速“廣告運營”的年代,破天荒的面對所有用戶,獨家提供“免廣告清爽版”《中國新歌聲》,在提升用戶觀看體驗的同時,為內容方、平臺方、贊助方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合作模式和營銷思路,推動現象級綜藝進入免廣告時代。
有人說,視頻網站對網感的追逐就是國民對房子的執念一樣,在經過視頻網站對其深耕細作的嘗試中,也承認評價用戶體驗的一個標尺,但同時視頻網站從單向傳播、到雙向互動,再到如今的全方位互動,以優酷為代表的視頻網站,作為純網內容的孵化器,內容為王、創意優先,依靠互聯網,擁有強互動性、精細化定位等優勢,緊密貼合觀眾娛樂需求等特性,左手抓網感右手握緊體驗和互動,給用戶帶來更加多元、更加鮮活的藝術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