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大合唱 同心向未來——2024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定檔2月3日
2024-02-02 12:02 來源:新華網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網、五洲傳播中心、芒果TV、百視通、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咪咕、微博、凱叔講故事、百度、喜馬拉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小紅書、蜻蜓FM共同承辦,中國廣電獨家冠名的《同心向未來——2024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將于2月3日(臘月廿四)晚19點30分在多平臺同步上線播出。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10周年。此次盛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把握人民需要、弘揚主流價值、彰顯行業責任,以集體性文藝創新反映新時代氣象,用主旋律引領大流量、用大流量傳播正能量。此次盛典在2022、2023兩屆盛典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繼續由主管部門出題,發動全行業共享共創,把過去一年最具影響力的網絡視聽精品與最具感染力的舞臺形式結合,立足打造屬于廣大百姓的文藝之夜,為觀眾帶來充滿時代氣息、行業特色、技術亮點、青春表達的視聽盛宴。
盛典以“同心向未來”為主題,繼續按照“一個序幕、五大篇章”謀篇布局:一個序幕,即《同贊·時代新篇》;五大篇章,即《同夢·不負韶華》《同望·源遠流長》《同創·筑夢未來》《同興·東方春潮》與《同心·和興天下》。
視聽語言呈現時代主題
過去的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此次盛典緊扣主題主線,聚焦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挖掘選題,以小切口、多角度創新呈現全國上下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的時代風貌和蓬勃氣象,傳遞中華兒女同根同源、血脈相通的深厚情誼,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和大國風范。
《快樂“童心圓”》于溫馨而充滿童趣的歌聲和繪畫中融入鄉村振興主題,生動展現鄉村教師扎根大山,為孩子們啟迪心智、傳授知識并帶去情感陪伴的公益故事;紀錄片《零碳之路》的合作歌曲《拾光》,在歌手的動情演繹中展現出對綠色未來的呼喚;歌舞秀《向未來奔跑》邀請冬奧會四金得主登上搖滾舞臺,在勁歌熱曲的演繹中回溯運動員為國爭光的榮耀時刻;情景歌曲《澳門之歌》在青年一代的歌聲中展現人們重溫25年前澳門回歸的激動與感動;情景歌曲《沙與海》由“一粒沙”與“一滴水”的起源講起,以影像呈現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一曲《同路人》動情演繹“一帶一路”溝通沿途各國、讓世界各地的追夢人都變為同路人的故事。最后,交響大合唱《奔向明天》以激昂恢弘的音樂、波瀾壯闊的畫面展現人們在新征程上團結奮斗、拼搏進取的萬千豪情。
此外,在節目策劃中融入“套娃”收費治理、“重溫經典”電視點播專區開辦等在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的行業熱點,也是此次盛典展示行業形象、回應百姓關切的“重頭戲”。情景喜劇《再見吧,套娃》以層層遞進的喜劇張力和積極向上的價值傳達,揭示“套娃收費”背后的真相;國樂創新秀《大樂爭鳴》通過四大名著歌曲串燒,在熟悉的旋律中展現“重溫經典”的重要意義。
濃墨重彩彰顯人民奮斗
回望2023年,網絡視聽行業聚焦百姓幸福生活,關注煙火人間中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幸福而珍貴的收獲。此次盛典也始終堅持將鏡頭和話筒對準人民,以真實質樸的情感娓娓道出各行各業各族人民追夢、筑夢、圓夢的故事,在溫暖向上的氛圍中展現人民群眾心情愉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美好愿景,凝聚起對美好生活的信心與力量。
情景小品《班長請出山》以浙江湖州安吉夏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鮑鑫為人物原型,講述四名已步入職場的青年在露營聚會中尋找創業契機的故事,通過詼諧幽默的表演呈現青年奮斗者的昂揚斗志;歌曲串燒《舞臺》通過展現青年音樂人的追夢之旅,鼓舞當代年輕人在生活中成就夢想,在人生舞臺上努力發光;熱血創意表演秀《我可以》以真人格斗、高空速降等帶有熱血力量感的創意表演,展現突破極限、挑戰自我的拼搏精神;《幸福的牧馬人》開場用長達30秒的呼麥表演展現蒙古族人民的昂揚風貌;雜技《雄鷹》中,隨著一聲悠遠的鷹哨響起,滬疆兩地的演員以精湛的雜技技藝盡顯放眼大地、搏擊長空的精神力量,也展現了各族人民攜手奮進的團結面貌。
深情禮贊傳遞中國精神
此次盛典在前兩屆基礎上,進一步在網絡視聽空間賡續中國精神、禮贊英雄人物、弘揚傳統文化,深入展現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中華兒女的自信自強。
禮贊英雄,致敬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模范人物,是前兩屆盛典節目的突出特色和亮點。此次盛典中,音畫表演秀《逆光前行》通過青年演員和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隊員的合力演出,致敬“在烈火中淬煉,在危難中挺身”的消防英雄;航天主題音樂創演秀《穿越星河的對話》讓昔日“問天”的屈原與航天員相遇,以古今航天夢的跨時空對話禮贊航天精神;承載時代記憶的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在《三大隊》主要演員的創新演繹中又一次彰顯人民警察“金色盾牌,熱血鑄就”的奉獻精神。
此次盛典還從細節展現、藝術呈現和創新轉化等方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挖掘。情景表演《外國人,中國節》通過七位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外國友人表演中國傳統技藝串燒,用“他視角”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音樂情景劇《東風起時正當歸》作為熱門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的續篇,借擬人化的文物之口表現中華兒女盼望海外文物歸來的殷切期望;相聲《龍年大吉》以“猜燈謎”為引,對“龍”這一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與文化符號進行了生動闡釋;非遺傳承秀《鐵歌》將古老的民間技藝打鐵花、粗獷的打鐵聲與秦腔、搖滾相結合,在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生活的碰撞中彰顯力與美;視覺情景表演《別歲雅集》以一場宋代文人墨客的新春雅集展現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的雋永情致。
青春昂揚凸顯行業特色
盛典是匯聚網絡視聽行業之力、集中展示全行業社會形象和社會責任的重要窗口。此次盛典,各家平臺都拿出了看家本事和最好資源,助力精品在創新表達中煥發新的光彩。沉浸視覺歌曲串燒《劇好聽的歌》以同名網絡綜藝為載體,對《異人之下》《新聞女王》《仙劍奇俠傳》三部熱門劇集的OST進行了重新演繹;《再回首》以“情景演繹+歌曲”形式還原了《漫長的季節》的經典場景和角色情緒;歌曲《狂風襲來》、情景歌舞《一夢寧安》與國風唯美秀《不移》等節目,分別對《西出玉門》《寧安如夢》《長風渡》等熱門劇集的音樂進行了新的視聽呈現。
此次盛典進一步將科技融入藝術表達,運用新技術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情感,突出網絡視聽技術與藝術共舞的時代感、科技感。視覺演講《追夢一刻》用數智人雨霏的視角沉浸式講述體育健兒的追夢之路;情景劇《用AI陪伴》通過探討AI與愛的關系,表現科技賦能美好生活的愿景;創意秀《蘇軾圈》通過AI蘇軾與當代大學生的對話,探討AI交互的情感作用;數字人公益秀《藏在星里的秘密》利用數字人鹿曉希Lucy的歌聲展現對特殊群體的幫扶和關愛。
為進一步增強盛典對青少年受眾的吸引力,盛典還積極融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豐富元素,以年輕態表達不斷激發青少年的情感共鳴和奮斗激情。《半生雪》創新加工了曾在短視頻平臺上引發廣泛共鳴的同名曲目,以清朗的歌聲、整齊劃一的手勢舞和朝氣蓬勃的武術表演展現“中華少年勇敢不后退”的卓然風采;《超時空重逢》以“穿越情景劇+歌曲”的形式,用青春視角致敬邊防英雄;《少年中國說》引入梁啟超的經典名篇,并通過朗誦、少年合唱、手勢舞等元素展現新時代青少年自強不息、敢于擔當、樂觀向上的精氣神;《小時候的歌》《我們的動畫》以快節奏串燒和“拼貼風”特色視效舞臺對經典兒歌和動畫進行了“二創”加工,“撥動”了觀眾的記憶之弦。
此次盛典的播出平臺較往年也進一步擴大,除了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網、五洲傳播、芒果TV、百視通、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咪咕、微博、凱叔講故事、百度、喜馬拉雅、騰訊音樂娛樂、小紅書、蜻蜓FM、PP視頻之外,IPTV各平臺、OTT各平臺,華為、小米、VIVO、OPPO手機視頻平臺,各省有線電視、全國廣電新媒體聯盟百家賬號和所屬APP也將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