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部出臺《文化部關于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首次明確了表演者為直接責任人,今后網絡直播將實行隨機抽查,表演者一旦上“黑名單”將被全國禁演。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黑名單制度對網絡文化市場秩序健康發展有較好的規范,但是想要真正實施黑名單制度前提應落實網絡實名制。
如今,只需一部電腦或者一部手機,普通人就可以成為各大網絡直播平臺的“主播”亦或者網絡短片的“主角”,然而在網絡表演日益發展的今天,也引發出直播車禍、直播“造人”、網絡短片常爆污言穢語等一系列觸及道德甚至法律底線的問題。
今年4月,文化部發出通報稱,斗魚、虎牙直播、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六間房、9158等19家網絡直播平臺因涉嫌提供含有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會公德內容的互聯網文化產品,被列入查處名單。
本次發布的《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明確,網絡表演經營單位對本單位提供的網絡表演承擔主體責任,對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和經營行為負責,應當確保內容合法、經營有序、來源可查、責任可究。
同時,表演者對其開展的網絡表演承擔直接責任。《通知》指出,表演者應依法依規從事網絡表演活動,不得開展含有低俗、色情、暴力等國家法律法規禁止內容的網絡表演。違規單位將被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此,朱巍表示,直接責任人是誰,誰承擔責任,但是《通知》應該做進一步的解釋。如果表演者進行了法律法規禁止內容的網絡表演,不僅表演者應該負直接責任,該播放平臺也應負有部分責任。
“網絡平臺分為錄播和直播,如果說在直播過程中網絡平臺很難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控,但是在錄播的一些內容中,一定要對這些視頻進行嚴格監管,確保推薦內容是健康的。”朱巍說。
同時,此次《通知》還指出,文化部將根據情形,將違法違規表演者列入黑名單或警示名單。列入黑名單的表演者,禁止其在全國范圍內從事網絡表演及其他營業性演出活動,具體時限視違法違規情節輕重確定。
據文化部相關人士公開透露,文化部正在同步組織地方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網絡表演企業進行集中排查。查處結果將于近期公布,同時還將公布第一批網絡表演者黑名單。
關于發布網絡表演者“黑名單”的相關內容,在朱巍看來,推進黑名單制度是有必要的,可以促使網絡文化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若想推進好黑名單制度實施,首先應該將網絡實名制落實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對網絡表演者起到更明確的監管作用,如果網絡表演者只是運用昵稱或者IP地址,而沒有實名的記錄,這樣黑名單制度落實起來還是有難度。”朱巍說。
他還表示,黑名單制度必須要跟實名制掛鉤,否則其監管作用將大打折扣。(記者 尚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