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科技 文姝琪 孫宏超 相欣 5月27日報道
5月25日到27日,中國第二屆大數據產業峰會在貴陽開幕。場館位于這個城市的新區金陽,從大部分市民居住的老城區打車到會議地點,大約需要30分鐘的車程。
5月的貴陽天氣并不好,這幾日陰雨綿綿,鮮見陽光。為了解決平日極為擁堵的交通問題,貴陽市讓政府和事業單位進行調休,道路的兩邊則四處拉扯著“爽爽貴陽,中國數谷”這樣的標簽和橫幅。
天氣雖然不好,數博會的展館里面卻是非常熱鬧。大部分前來參展的觀眾集中在1號館——這里集聚了騰訊、阿里巴巴、高通、戴爾、華為這樣的大公司,而參展者對數據和技術都展現出了比想象中更為強烈的好奇。
大公司們也在想盡辦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雖然主題是“大數據”,但并不意味著非要做得那么枯燥。
騰訊云的展臺前擠滿了用搖一搖比拼手速的觀眾,贏家可以獲得一個保溫杯或者公仔;螞蟻金服提供了一項人臉識別的服務:觀眾在大屏幕前面站立30秒,則會在若干名畫中找出與你面容相像的人物。每當一個匹配結果出來,周圍的觀眾都會配合著驚呼——一個年輕的女孩子被匹配到了油畫里的中年議員,表情不是很開心,但還是拿走了組織者為自己打印的明信片。
高通為了推廣驍龍芯片及其計算能力,把他的合作伙伴——Pico Neo VR一體機和零度智控的DOBBY無人機都帶到了現場;而在戴爾與英特爾的聯合展臺里,體驗者可以試玩一款VR音樂節奏類的游戲,女性觀眾們蜂擁而至,畢竟這比開飛機或者打僵尸友好多了。
這是貴陽舉辦的第二次數博會。2014年3月,貴州在北京舉辦了一場“貴州省大數據產業推介會”,開始布局大數據相關的產業。這個很難說有存在感的省份在今年建設了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正在試圖從傳統行業之外,抓住一個新的增長機遇。
數據量指數級增長,大公司均在布局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數據量正在進行指數級的增長,結構也越來越復雜。用高通總裁德里克·阿博利的話來說,“全球90%的數據量都是在過去兩年當中產生的”。
基礎設施成為大公司們第一個討論的話題。
根據戴爾公司總裁邁克爾·戴爾提供的數據,今天我們的處理能力、帶寬、存儲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成倍增長,而未來15年我們的技術將會比現在更強大1000倍。今天解破一個人類基因組需要16個小時,2031年將只需要一秒。每一個新生兒在醫院都將有個性化的醫療,電腦的處理能力將超過人腦,且成本將不到1美元。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微博)表示,騰訊有18年海量的數據運營經驗,目前騰訊的整個數據存儲中心存儲總量超過1000個PB——這個數字超過15000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存儲量。
而在處理這些數據方面,“騰訊最近這三年整個戰略的變化,我們從什么業務都自己做,轉化為只做最核心的社交平臺和數字內容,以及金融業務”,馬化騰說。因此,在大數據生態當中,云、移動支付、LBS和安全是騰訊要做的基礎要素。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稱,如果能夠善用數據,全球企業將額外獲得1.6萬億美元的數字紅利,而中國將占據其中可觀的份額。
事實正是這樣,互聯網變成基礎設施之后,數據產生了。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稱之為“自然資源”,而想讓這個資源產生價值,唯一的途徑就是靠計算。七年前這家公司成立了云計算公司,他們的野心是,“要在阿里云上長出一家比淘寶還要大的企業”。
大數據正在跨入更多領域,所有公司都將數據化
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張暉是第一次參加數博會。這家服務器廠商正在朝著數據和云服務提供商轉型,與主辦方貴陽已經在氣象服務、創客中心和扶貧等領域展開了合作。
展館的熱鬧程度有些超出這個科學家的預期,而他的公司出現在貴陽,他認為是浪潮需要進入生態,與合作伙伴站在一起的體現。
但更讓他欣慰的是另一個現象。“相比起組織的力量,也就是大公司,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自組織正在發展”,張暉對騰訊科技說,“雖然互聯網創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大數據這個領域里,自下而上的變化才剛剛開始。”
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跨入“大數據”的領域里進行討論。
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邢波認為人工智能未來會與人成為很好的共存關系,從而提升人的生活質量和降低風險,而大數據是其中的基本點。“數據一旦增強到某個程度,機器和人的優勢會產生傾斜,人是比不上機器的。所以,我們能做的是使數據的價值產生與原來傳統方法不一樣的提升,比如發現概念,或是提供決策和幫助。”
58集團CEO姚勁波(微博)對騰訊科技表示,58在大數據方面其實發力很早,但是真正單獨拿出來做一個戰略是最近的事情,“過去我們的大數據是用于反欺詐,現在則是幾個業務線的數據共同利用。”而在未來,數據或許可以用在更多方面,比如政府關心的就業率或者房價,用以提升生活服務。
大數據也正在向媒體業滲透。原阿里巴巴副總裁、觀數科技創始人涂子沛認為,“數據是對事實最客觀、最銳利的一個描述”,所有的傳媒公司本質上都應該成為數據公司,所有的傳媒企業都是技術企業,而未來傳媒核心的競爭力就是數據和處理大數據的能力。
智能化技術和大數據,推動了這個行業用戶行為的變遷。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副總經理趙強表示,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媒體嚴謹的同時也改變了用戶的接觸習慣,尤其是技術引發了傳統內容向數字化內容演進。通過對數據多元化的分析,每個單獨的受眾都可以被描述出畫像,從而提升品牌CRM的數據價值,精準的鎖定目標人群,使廣告投放和媒體投放更加有針對性。
熱鬧只是開場,下一步才是挑戰
三天的熱鬧即將過去,對于貴陽來說,共襄盛舉之后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整個參會體驗算不上特別好。這是我經歷過的安檢步驟最繁瑣的會議——第一天早上,更是有武警遍布金陽、三五米則查一次證件的架勢。在這個欠發達的西南城市,由于組織經驗的不足,志愿者和工作人員面對參展者的問題往往只能友好地表達“不知道,要不你問問那邊的人?”
而對于普通的貴陽人來說,對于大數據和云計算這樣的概念,依然有些云里霧里。
也有一些讓人意外的數據。螞蟻金服發布的2015年支付寶用戶的全民賬單顯示,2015年貴州的移動支付筆數占比在全國排名第二,達到79.7%,甚至比一線城市還要高。
另一方面,在政府的推廣和支持下,騰訊、阿里巴巴、惠普、京東這樣的大公司也紛紛入駐。根據官方數據,大數據帶動貴州新增從業人員4萬人,全行業達到16萬人。
但往未來看遠一點,我們知道更重要的是,就像張暉說的那樣,變革發生的力量往往源于自下而上的推動。除了大公司和政府之外,如何讓更多并不知名、但或許日后將更有潛力的創業者加入,以及如何讓更多的普通人產生更好的參與感,或許對于這個仍然依靠“組織力量”的西南城市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