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讓音樂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2023-06-15 15:19 來源:https://news.gmw.cn/2023-06/14/content_36628605.htm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情感的重要表達方式。在過去,音樂創(chuàng)作、演出、傳播手段比較單一。數字技術的進步,為音樂藝術提供了新的“打開方式”——讓音樂的創(chuàng)作、演出、傳播手段日益豐富多元,同時也催生出新的音樂樣式和音樂形態(tài)。

            增加創(chuàng)作手段

            數字技術為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多素材、工具和平臺,讓音樂創(chuàng)作更加便利,更加個性化、智能化。

            數字技術可以對各種聲音進行采集、編輯、合成和處理,使音樂創(chuàng)作不再受限于傳統的樂器和聲部,而可以融合各種風格、元素,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加豐富多樣的音樂語言。例如,中國傳統器樂數字化保護項目“聽見數字山河”對曾侯乙編鐘復制件實現了系統化、全方位、高精細度的音源采集,讓穿越千年的聲音再次響起,為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珍貴的素材。

            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模型賦予計算機認識并處理數據的能力,讓計算機通過“學習”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斷優(yōu)化。例如,瑞典一歌曲創(chuàng)作團隊就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出了一款能夠自動生成和編排音樂的軟件,并應用到音樂創(chuàng)作實踐中。這種新的音樂創(chuàng)作方式為音樂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靈感和新的創(chuàng)作思路。

            數字技術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和喜好,生成更加個性化的音樂作品。例如,人工智能音樂生成技術,可以根據創(chuàng)作者的指令,提前設定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情緒、風格等,生成更加個性化的民族管弦樂、協奏曲等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一些影視作品已經將人工智能生成的音樂作為配樂使用。作曲家如果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就可以使用更多、更好的音色素材和創(chuàng)作技法,方便、快速地創(chuàng)作出自己滿意的音樂作品。

            數字技術可以通過算法、模型和數據,實現對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的輔助和優(yōu)化,使音樂創(chuàng)作更加高效和便捷。比如,傳統的民樂錄制常常需要幾十甚至上百人的樂隊合作完成,但通過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作曲家一人就可完成,降低了音樂制作成本,使民族音樂的編創(chuàng)更加自由靈活。民歌《一路收獲》《龍船調的家》等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上述作品時,借助相關音樂制作軟件,不必再像從前那樣拿著鉛筆在譜紙上辛勤勞作,只需要在電腦前輕輕點擊鼠標就能完成創(chuàng)作;也不需要費心勞力地想象作品的音響效果或請樂隊來試奏后再加以修改,只需要通過質量較好的音源和音響設備的實時播放即可對作品的音響效果了如指掌;更不需要為作品的演奏難度、配器效果、音響平衡等技術問題而擔心,因為目前大部分專業(yè)軟件都提供了這方面的強大功能。

            豐富演出場景

            音樂作品需要演出,演出需要舞臺。舞臺上的燈光、舞美、音響等會直接影響演唱者的發(fā)揮,進而影響音樂作品的呈現效果和觀眾的觀賞體驗。

            數字技術的應用,既改變了傳統的舞臺形式,也豐富了演出場景,能夠為音樂表演者帶來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同時為觀眾帶來不止于聽覺的感官享受。比如,數字技術可以通過三維動畫、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手段,為音樂演出增加更多視覺效果和內容,讓音樂演出實現視聽結合甚至虛實交融,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既豐富了音樂作品的內涵,又拓寬了音樂作品的展演空間。

            作為民族聲樂的表演者和研究者,近些年筆者見證了數字技術對音樂呈現方式的改變。比如,中央民族樂團推出的音樂會《天地永樂·中國節(jié)》,以中國傳統節(jié)日為主題,將民族管弦樂與多媒體沉浸展示相結合,帶給觀眾樂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好意境。又如,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體驗劇《樂動敦煌》,利用數字技術將洞窟墻壁變成巨型屏幕,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欣賞敦煌壁畫和民族音樂。再如,中央音樂學院推出的《中國十二生肖》音樂會,由人工智能伴奏、“數字人”主持,演繹融合中國民歌、戲曲等多種元素的民族聲樂組曲,給觀眾帶來不同尋常的審美感受。

            此外,數字技術打破了音樂表演的時空限制,將音樂演出從線下實體音樂廳搬上“云端”,讓更多人可以遠距離欣賞音樂表演,并且為觀演雙方互動提供支持,大大增強了音樂演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這將有利于戲曲音樂、民族民間音樂等小眾音樂走向大眾,獲得新生。去年,中央民族樂團聯合抖音直播發(fā)起“DOU有國樂”計劃,力圖打造民樂演出“第二舞臺”。目前,中央民族樂團已經有100多位藝術家入駐抖音直播,帶來了100余場線上音樂會。

            拓寬傳播渠道

            除了增加創(chuàng)作手段,豐富演出場景,數字技術也為音樂作品的存儲和傳播帶來了很大改變。從傳統的膠片、磁帶到CD、MP3再到智能手機等各種數字化載體,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帶來音樂載體的改變,也降低了大眾獲取音樂的門檻。由于數字技術具有保真度好、方便儲存編輯、傳播范圍廣等特點,如今越來越多的音樂人開始選擇數字音樂的形式發(fā)布作品。

            數字技術與互聯網的結合,更是進一步改變了音樂作品的傳播方式。一方面,QQ音樂、網易云音樂等新媒體音樂平臺可以提供海量的音樂作品存儲,并向數以億計的用戶進行音樂作品的傳播,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音樂。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平臺型媒體的崛起,讓音樂人以及普通音樂愛好者,可以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直接發(fā)布音樂作品。這為民樂等小眾藝術走向大眾創(chuàng)造了機會。現在,越來越多的知名民樂藝術家以及民間音樂人在網上開播,以直觀生動的形式,演唱民族音樂作品,講述民族音樂知識,展示民族音樂魅力。這種靈活便捷、互動性強的形式,打破了專業(yè)壁壘,對民樂的傳播推廣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抖音2022民樂直播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抖音直播覆蓋民族樂器種類87種,觀看人次突破61億,抖音民樂類直播場次超過178萬場,相當于每天有4270場民樂演奏會在抖音上演,平均每場觀眾2319人。

            此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讓平臺可以對用戶進行個性化音樂作品推薦,幫助相關音樂作品找到最合適的目標用戶。同時,數字技術為平臺提供的評論、點贊、分享等功能,增強了音樂的共享性,讓音樂作品可以在社交化互動中實現更大范圍傳播。音樂的社交化傳播,讓更多人可以評論作品,表達自己的對音樂的喜好和感受,并及時將這種評價反饋給創(chuàng)作者,有利于他們更加準確地把握聽眾的審美需求,更好地提升作品的質量。

            總之,數字技術為音樂的創(chuàng)作傳播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臺,讓音樂有了新的“打開方式”,為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來源:光明網

          84800587 、84800585 版權所有: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312006003 經營許可證:湘ICP證010023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湘B2-20080017 ICP備案號:湘ICP備20006192號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金鷹影視文化城 郵編410003 辦公電話:0731-84801916 傳真:0731-84801955 郵箱:2399739646@qq.com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全國新聞記者證管理及核驗網絡系統  網絡警察報警崗亭  網絡警察報警崗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网址| h片在线观看免费| 天天摸天天干天天操|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国产无套露脸大学生视频| hxsp777.com|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爽爽| 催奶虐乳戴乳环|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 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好|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动漫人物一起差差差漫画免费漫画| 91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乱码老| 日韩美女hd高清电影|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www视频在线观看| 夜夜爱夜夜做夜夜爽|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日韩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 欧美亚洲另类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欧美大片| 七仙女欲春3一级裸片在线播放|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爱搞视频首页在线| 午夜视频十八嗯嗯啊免费|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激情视频网站| 5566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欧美日韩|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电影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