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行,微短劇行業成為本屆視聽大會的熱議焦點。國內微短劇從2021年開始興起,2022年即全面爆發,憑借著門檻低、成本低、短平快等優勢,迅速打開了市場。進入2023年后,在數量翻番的基礎上,質量能否也實現躍進,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根據《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微短劇受眾規模大,最近半年內,50.4%的短視頻用戶看過三分鐘以內的微短劇、微綜藝、泡面番(長度在三到五分鐘左右的動畫短片),19歲及以下年齡用戶的收看比例為50.9%,其中喜歡收看的占38.8%。
短視頻龐大的市場和全年齡層的用戶規模,構成了微短劇行業發展的堅實后盾。同時,大量觀眾厭倦了長劇注水,不少長劇集數也開始向12集的迷你劇體量靠攏,劇情緊湊、精煉,沖突開展迅速。
從整體數據來看,微短劇行業確實出現了《大媽的世界》《虛顏》《千金丫環》等小范圍內的爆款,但整體精品率仍然偏低,與爆款長劇的影響力更是無法相較。
2022年后,微短劇市場出現的明顯改變,在于主流影視公司的“下凡”,包括檸萌、華策、完美世界、唐德、嘉行在內的一批主流影視制作公司,開始投入微短劇內容創作。
相較于小作坊式的工作室,主流影視公司的入場可以稱之為降維打擊,尤其是在布景、服化道等方面有了長足進步。主流影視制作公司的入場,也帶來了不少本身就有一定市場號召力的藝人加入微短劇的演出,比如李現、秦嵐等傳統長篇電視劇演員,也都在微短劇中有所涉足。
主流影視公司的加入,讓市場對微短劇有了更多期待,尤其是在內容方面,精品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在視聽大會主題論壇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司長馮勝勇從全局出發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微”而不弱,以“小切口”講好中國故事“大主題”;第二,“短”而不淺,以“小體量”呈現中國人民“新群像”;第三,“劇”有品質,讓“微而精、短而美”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大方向。
風口上的微短劇已經受到了主流市場的熱捧,我們期待有更多口碑佳作出現,真正刮出有影響力的大風。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