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耀眼的你啊》《今生也是第一次》《女士的品格》等劇同時上線,引發輿論對女性群像劇話題的熱議。所謂女性群像劇,一般以多位女性為主要表現對象,采取多主線并行敘事的模式,講述不同女性在家庭、婚姻和職場面臨人生選擇時表現出不同的狀態和心理,從不同立場對社會熱點議題進行多樣解讀,以激烈的矛盾沖突和價值碰撞提高作品的戲劇性和話題度,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

資料圖片
女性群像劇扎堆播出,已成為近年來影視領域的重要現象。2022年,《夢華錄》《二十不惑2》等作品陸續播出,使女性群像劇創作在古裝題材、職場題材、家庭題材等領域全面綻放。2023年各大平臺公布的片單上,多部女性群像劇位列其中。這一現象反映了創作者在女性題材細分賽道上的求新求變,也折射出當前中國女性表達意愿強烈的社會現實。因此,探討如何更好地呈現真實的女性世界,聆聽“她”心聲、見證“她”成長、感受“她”力量,應是女性群像劇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資料圖片
女性議題:從涉獵廣泛到深入挖掘
三個女人一臺戲。一直以來,女性群像刻畫都是文藝創作最吸睛的一種戲劇結構,熒屏上也不例外。無論是之前的《紅樓夢》《外來妹》《粉紅女郎》,還是近年的《歡樂頌》《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女性群像劇的創作理念隨著時代發展而改變,在議題選擇、敘事視角和形象建構等方面實現多次迭代。

電視劇《三十而已》劇照。資料圖片
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女性議題切口由“大”轉“深”。以往女性題材多以原生家庭、婚姻愛情為創作主題,一部作品涉及情感問題、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多個話題,覆蓋面廣泛。而最近播出的女性群像劇卻將鏡頭對焦女性日常生活的某一個側面,如《今生也是第一次》直面生育議題下“坐月子”的小切口,刻畫不同年代的月子生活以及女性成為母親后的思想轉變。議題切口越小,劇情走向越容易往縱深推進。創作者在展現女性在坐月子期間面臨的諸多難題時,對女性乃至整個社會關于婚姻與生育觀念更新迭代的思考,進行了詳細解讀和充分回應,與觀眾展開了一場叩問心靈的交流。

資料圖片
女性形象:從家庭場域到社會空間
女性形象撐起了影視作品的“半邊天”。隨著女性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女性活躍于各行各業,參與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分工。相應的,影視劇尤其是女性群像劇中的女性形象也發生了深刻改變。一批性格鮮明的女性形象脫穎而出,自覺回應著“熒屏需要什么樣的女性角色”的創作之問。
從陷于家長里短和情感糾葛的套路,到沉溺于“大女主”的爽感和“瑪麗蘇”的甜膩,以往女性題材劇雖以女性為主角,卻常常將她們局限在家庭敘事場域的母親、女兒身份中。而當下的女性群像劇創作中,女性形象進入了廣闊的社會空間,勇于探索家庭身份之外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于是,劇中女主角對人生的掌控能力明顯增強,可以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欲望與野心,不僅可以成為叱咤風云的職場強者,還能在浪漫關系中把握話語權和節奏感。女性之間不再是婆媳、情敵等二元對立關系,反而多以現代性別理念指導下的互助同盟出現。她們以感同身受的理解和惺惺相惜的默契化解沖突、疏導矛盾、治愈焦慮,傳遞溫暖人心的情感力量。
在體驗感性的情感生活之外,女性群像劇中的女性形象還對社會、人生展開了理性思考。諸如“誰來決定女性衣著暴露程度”“婚姻中要不要分寸感”“家庭主婦是不是一份工作”等,這些問題成為當代女性觀照自我、關心他人、觀察社會、關懷世界的窗口。觀眾在與劇中人隔屏相望時,不斷審視、完善“自我”,獲得心靈自洽,找到人生答案。影像世界也在與現實生活不斷交流碰撞中,迸發出巨大的精神力量,為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女性敘事:從同質窄巷到多元創新
女性群像劇如多棱鏡般,展現當代女性現實生活的不同截面,實現了對女性題材的有效擴容。接下來,如何用跌宕起伏的劇情和張弛有度的敘事進一步豐滿人物形象,豐富故事層次,提升藝術感召力和精神引領力,為女性題材創作打開更加廣闊的空間,考驗著創作者的功力。
女性群像劇要想創新,可以從突破故事設定和敘事邏輯的同質化困境著手。將視野打開,在塑造高冷的都市女強人、初入社會的新人、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徘徊的職場媽媽等人物,表現年輕女性的工作生活之外,嘗試聚焦不同地域、身處不同人生階段、有著不同境遇的女性生活。在鋪陳職場逆襲、家庭危機、女性友誼的常規情節之外,還應直面女性所處環境的真實狀況,關注她們真實的心理狀態、身體狀態,正視她們需要解決問題的困難程度。在這方面,電影《媽媽!》的創作思路值得借鑒。這部作品關注一對老年母女受到阿爾茨海默病影響的生活,表現女性在面對病痛和衰老時受到的嚴峻挑戰,以及她們坦然接受,以愛對抗遺忘的積極心態。總之,女性群像劇可以在多元創新方面下功夫。從橫向的地理環境、社會身份,到縱向的人生經歷、心理成長,讓觀眾尤其是女性從多樣的女性群像敘事中找到與自己生活相契合的連接點,從而產生共鳴,引發思考,獲得啟迪。
女性價值:從被人定義到我來做主
影視創作挖掘女性獨立意識的精神內核,要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淺層是生存意義上,女性如何謀生,解決溫飽問題;中層是情感意義上,女性如何追求情緒的安定和心靈的歸屬;深層是存在意義上,女性如何探索精神世界,獲得自洽與他洽。因此女性群像劇不能停留在職場謀生、情感糾葛中,而應將劇情向“她存在”的縱深處進一步推進。這就要求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每走一步、每做一次選擇,都能遵從自己的意志,憑自己的努力沖破人生的層層迷霧。清晰認識自己作為女性的本質,并能利用這些優勢,用女性獨有的方式對社會、世界做出貢獻。
當然,女性在定義自身價值、追求性別平等的同時,并不意味著與男性對立。和諧健康的社會性別圖景是在男性與女性相互支持,為社會、家庭、生活共同努力奮斗。因此,女性群像劇在凸顯女性智慧的同時,也不能刻意物化、丑化男性,矮化男性的智商、情商,使男性形象淪為凸顯女性角色的“工具人”。求同存異,各取所長,提高劇情的真實感和人物的辨識度,才是女性群像劇創作的題中應有之義。
總而言之,女性故事是一座文化富礦,值得持續深入地挖掘。期待在女性群像劇呈現的女性“覺醒、打拼、逆襲、成長”影像之路上,看到女性對生活、生命、世界的獨特見解,感受更多女性世界迸發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