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高凱)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和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共同主辦的電視劇《我們的日子》專家研討會日前在中國文藝家之家召開。
中國視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有關負責人,電視劇《我們的日子》出品方、主創代表和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中國視協分黨組成員董濤主持會議。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蘇表示,《我們的日子》是北京市廣電局重點推動的一部精品劇,今年推出的“北京大視聽”精品創作品牌,旨在發揮首都資源優勢,推動更多優秀作品創作生產。希望創作者聚焦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聚焦重大時間節點,聚焦新時代北京,積極投身影視創作,打造北京視聽藝術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電視劇項目部副主任馬駿介紹,作為總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的新春大劇,《我們的日子》從劇本創作到最后播出歷經四年,播出后在各收看數據中都處于領先地位。
電視劇《我們的日子》總制片人、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蓓,電視劇《我們的日子》導演王雷、編劇娟子等出品方和主創人員圍繞創作理念、受眾結構、攝制過程等介紹了該劇相關情況。隨后,李準、李京盛、李舫、李躍森、李春利、高小立、戴清、仲呈祥等知名專家學者先后發言交流。與會專家從題材選擇、主題主旨、創作手法、情節內容、人物塑造、藝術表達等多個方面對電視劇《我們的日子》進行了全面深入探討,對該劇的創新意義和美學價值作了充分肯定。
與會專家認為,電視劇《我們的日子》在題材選擇上擺脫了當下電視創作中尋找熱點熱題、希求熱播熱議的慣性思維,而是采取一種逆向的選擇角度,從表現家庭情感的題材中找到切中當下社會心理和情緒的新鮮視角。在敘事方式上,將大時代、大事件、大歷史隱藏到背景中,直面日常生活,以慢節奏、弱戲劇沖突以及對歲月緬懷和感慨的基調,通過緩緩流淌的生活流的描繪,抵達新鮮的人生感悟和獨特的歷史呈現,在家國同構的經典敘事模式之外別開生面。在主題主旨上,從尋常人家、柴米油鹽、情感瑣碎、復雜人性中,寫出了時代、生活、哲理,寫出了生老病死的人生況味。在藝術表達上,該劇年代感鮮明、情感濃郁,細節描寫生動真實,在波瀾不驚筆觸中斗轉星移,加之文辭優美、表達節制的旁白,給人詩意盎然的審美享受。
與會專家指出,該劇啟示創作者,在表現時代時一定要從真實的現實生活出發,不回避矛盾、不夸大苦難,不粉飾理想,把對人生、生活最本質的認識表達出來,這是廣闊的現實主義最核心的經驗,是拓展現實題材創作廣度、深度、力度的必然路徑;同時要超越二元對立的人物形象塑造審美思維,不單單依靠人物沖突來營造戲劇性,更多地去刻畫描寫人物立體多面的豐富層次,揭示人物性格變化的精神軌跡。同時,當日研討會也指出,該劇尚存在部分情節設計不盡合理、個別年輕角色刻畫有些簡單等不足之處,建議在今后的創作中進一步完善提升。
中國視協分黨組成員董濤表示,對優秀電視藝術作品開展評論是協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重要內容。接下來,中國視協將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包括電視劇在內的電視藝術創作,切實加強電視藝術理論評論工作,引導推動電視藝術多出精品。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