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紀錄電影大有可為
——首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側記
光明日報記者 嚴圣禾
紀錄電影是電影的一個重要門類,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它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社會生活、時代印記并不斷汲取進步動力的窗口。
日前,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中國電影家協會共同主辦,珠海傳媒集團、中國電影家協會紀錄電影工作委員會承辦的首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在廣東珠海舉行。為期三天的大會不僅是華人影像記憶的集中展示,更為紀錄電影創作者、專家學者、發行放映機構負責人和媒體人搭建了共話發展、共享機遇、共創未來的廣闊平臺。
搭建平臺,為華語紀錄電影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時代,紀錄電影大有可為,人們也越來越習慣通過紀實影像來觸摸時代脈搏,感受時代溫度。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任仲倫在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紀錄電影工作者用真實光影、真實故事書寫下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一批優秀紀錄電影作品成為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力量的重要載體,為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談到為什么要舉辦首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時,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影協紀錄電影工作委員會會長姜海清指出,舉辦此次大會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目的在于團結和激勵廣大紀錄電影工作者努力在新征程上譜寫紀錄電影繁榮發展的時代華章,為華語紀錄電影攀登高峰注入新動能,為華語紀錄電影人凝聚共識、交流合作拓展新空間,為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互鑒、相知相融創造新機遇。
文藝是時代的號角。華語紀錄電影大會不僅能夠搭建交流平臺、集聚紀錄資源、推動產業發展,還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機會。中共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談靜表示,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全面加強與紀錄電影領域的創作者、專家學者和制作發行機構的交流合作,打造更多生動記錄時代、抒寫人民的紀錄片精品,講好珠海故事、灣區故事、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尊重規律,努力創作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隨著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人人都是記錄者的時代,如何創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優秀紀錄電影呢?在“融媒體時代紀錄電影發展的新路徑”主題論壇上,原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劉建中指出,紀錄電影首先要尊重規律,紀錄電影在堅守職責使命的同時,要適應市場需求和觀眾喜好,充分了解院線觀眾的消費心理,在視覺效果、畫面動感等技術條件方面向故事片甚至科幻大片靠攏,追求更好的可看性和觀賞性。要把握不同媒介形式的傳播特點和規律,在尊重的基礎上探索,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其次,紀錄電影創作者一定要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融入生活,所有的藝術都源于生活,創作者要熟悉影片所表現的對象,進行扎實的調查研究,展現豐富卻鮮為人知的生活細節,才能創作出觀眾真正喜愛的影片。
與會嘉賓認為,經歷疫情沖擊的中國電影市場,同時面對產業緩慢復蘇和互聯網新媒體沖擊的雙重壓力。紀錄電影資金投入量相對較小,契合受眾現實關切,因而在面臨影視行業重整與規范帶來的契機時,可以積極主動尋找紀錄電影與時代、與整個影視行業、與觀眾多元文化需求的契合點,探索差異化競爭策略,緊跟時代也緊跟市場。
例如中央新影集團導演徐潔勤就提出,紀錄電影應該進行再定位,在選題、內容取舍、表達方式、拍攝手法、剪輯思路和宣推方案等方面進行全流程革新。她建議紀錄電影應充分發揮與商業電影不同的價值訴求,在“泛娛樂化”環境中堅守對社會現實議題的關注,在信息洪流中作為“國家相冊”“時代影集”進行表達革新。
講好故事,做中華文化的記錄者和傳播者
“山再高,高不過登山的人;路再險,擋不住勇敢的心。”12月14日晚,紀錄電影《無盡攀登》中的主人公夏伯渝在首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榮光大道”紅毯儀式上如是說。1975年,夏伯渝挑戰珠穆朗瑪峰,在距離頂峰200米的地方遭遇暴風雪,不得不下撤。同伴丟了睡袋,不怕冷的夏伯渝號稱“火神爺”,把自己的睡袋給了同伴,導致雙腳凍傷,被迫截肢。2018年,失去雙腿的夏伯渝以69歲高齡成為無腿登頂珠峰第一人。
憑借夏伯渝無腿登頂珠峰的感人故事和片中壯美的景色,《無盡攀登》在此次華語紀錄電影征集推薦活動中獲自然類推薦作品。全景式真實記錄武漢抗疫歷程的紀錄電影《一起走過》則獲特別推薦作品。此外,講述抗美援朝老兵故事的《1950他們正年輕》獲文獻類推薦作品;記錄葉嘉瑩傳奇人生的《掬水月在手》獲文化類推薦作品;反映怒江大峽谷碧羅雪山深處沙瓦村“一步跨越千年”偉大脫貧攻堅歷程的紀錄電影《落地生根》獲現實類推薦作品;真實還原泰坦尼克上華人幸存者的故事,在告慰那些輾轉流徙的早期華人移民的同時,引發人們對人類遷徙和文明對話深層思考的《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幸存者》獲國際傳播類推薦作品。
“真實是紀錄電影這個片種的特性。在新時期、新的國際形勢下,紀錄電影承擔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現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使命。”中國電影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張丕民表示,相信華語紀錄電影大會一定會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南亞乃至世界華人的心目中,成為一個非常響亮的品牌。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16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