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 琳
電視公益廣告以普通勞動者為主角,從平凡中發現不凡,從質樸中發現崇高,激發觀眾共鳴共情,給人以自信自強和溫暖向上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作為電視文藝作品,電視公益廣告以小見大,內涵豐富、表現手法多樣,在講好中國故事、凝聚精神力量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電視公益廣告亮相熒屏后,深受觀眾喜愛。比如,二十四節氣民俗文化系列公益廣告,將古詩詞與節氣物候相結合,配以國風音樂和淡雅畫面,傳統韻味十足。
電視公益廣告以小故事呈現大變遷,刻錄時代前行的鏗鏘足音。決戰脫貧攻堅關鍵期,電視公益廣告生動講述先進典型故事,展示脫貧成就,推廣扶貧經驗。如《搬出幸福生活》,再現塔克拉瑪干沙漠達里雅布依村114戶鄉親整體搬離沙漠腹地的歷史性畫面。“每日251次檢驗,只為每個菌包都給村民帶來效益;每年超過500萬步的走訪,只為精準把握扶貧進程。”《脫貧攻堅致敬每一位奮斗者》用數字勾勒扶貧一線工作者的人物群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公益廣告《共繪新藍圖》,為人們解讀“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塞罕壩》《沙漠綠洲中國夢》通過動人故事傳遞生態文明理念,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新未來》創意獨特、科技感強,闡釋發展數字經濟重要意義,助力提高全民數字素養;《在這里》展現鄉村振興生動畫卷,堅定“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的奮斗決心……這些公益廣告篇幅雖小,卻承載著大情懷、大擔當。
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時代楷模系列公益廣告以人物紀錄短片的形式,凸顯時代楷模“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精神內核。《時代楷模黃文秀》記錄黃文秀同志生前努力工作的畫面,傳遞主人公“決勝小康、奮斗有我”的堅定信念;《時代楷模朱有勇》講述朱有勇院士加入扶貧大軍的故事。《參軍報國不負韶華》《致敬每一位現役退役的中國軍人》,強軍征兵主題公益廣告刻畫當代軍人的颯爽英姿,鼓勵廣大青年參軍入伍,強軍興國。有網友表示“看完立馬想當兵”。
故事因人而生動。電視公益廣告以普通勞動者為主角,從平凡中發現不凡,從質樸中發現崇高,激發觀眾共鳴共情,給人以自信自強和溫暖向上的力量。環衛工人每天凌晨4點上崗,揮動掃把1800多次、清掃大街2600米;公交司機每天駕車行駛200多公里,換動擋位5000多次,平均載客820人次;交通警察每天站立2小時35分,重復手勢886次,轉動身體2000多次……《愛崗敬業實干圓夢》公益廣告將普通勞動者的日常工作數量化、具象化,鏡頭背后萬千勞動者的奮斗日常令人感動。湖南衛視“奮斗者正青春”系列公益廣告講述年輕人的奮斗故事。鏡頭中,駕駛過6種機型、飛行近2000小時、兩次獲得中國空軍飛行技能競賽“金頭盔”獎的飛行員張凱,講述自己第一次攔截來犯之敵的經歷,堅定地表示:“榮譽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守住我們這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激揚奮斗的青春力量通過屏幕鼓舞了更多人,網友們表示:“正值青春,就要勇敢去拼搏!”
將“正的價值、善的力量、美的情感”注入作品、打造精品,已成為當前電視公益廣告創作者的共識。電視公益廣告如春風化雨,正在提高全社會精神文化素養、培育良好道德風尚、傳播社會正能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陳 琳)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