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芒果TV的綜藝秀《美好年華研習社》播放量超過13億,網絡評分8.7。這檔通過當代年輕人視角去研習、解構與重塑歷史人物的節(jié)目,為傳統(tǒng)文化再添青春色彩,用網友的話來說是“真正的寶藏節(jié)目。”尤其是通過古代女性的故事向觀眾展現(xiàn)了千百年前的時代風貌,通過女藝人們的演繹展示了中華傳統(tǒng)服飾瑰麗多姿,芒果TV的《美好年華研習社》讓不少觀眾大呼養(yǎng)眼。
近年來,穿著國風國潮服飾走在街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自信。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美好年華研習社》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二度創(chuàng)作和新鮮表達,激發(fā)更多年輕人產生研究、學習、擁抱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讓中華美學以活潑生動的面貌得以延續(xù)。主持人汪涵道出了這檔節(jié)目的初心:“讓有傳承價值的東西變得有傳播價值。”
從當代人的審美和價值觀,去重塑國風的樣貌
《美好年華研習社》把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華用符合當下人審美的藝術形式進行拆解和創(chuàng)新式地演繹,讓觀眾在欣賞國風之美的過程中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產生更強的自豪感和認同感。中國人民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政認為通過文藝作品中的詩詞歌賦、衣食器物、民風民俗等微視角切入國風的大主題,把這些生活化元素變成對話古今的載體,可以讓傳統(tǒng)文化與人們的心靈越來越親近。
宋代劉娥是一位傳奇女性,她是蜀地孤兒,當過歌女,被丈夫在京城汴梁賣掉后,十五歲入了后來成為宋真宗的三皇子趙恒王府。趙恒即位后,劉娥先被封為美人,后被立為皇后。她是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后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在近期《美好年華研習社》里,女藝人王怡人用一段國風舞蹈作為開場,向觀眾引入了正處于少女時代天真活潑可愛的劉娥。“宋代平民少女會用棉麻和綢料做成包頭的小方巾,做出花或云朵的造型。”通過對自己穿著服飾的介紹,王怡人又很自然地向觀眾講清楚了宋代少女的衣冠形制以及妝容特點。在《美好年華研習社》里,通過故事與國風歌舞相結合,在輕松欣賞舞臺的過程中,“研習”了歷史人物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了解了古代文化風俗。節(jié)目評論區(qū)有觀眾留言:“好久沒看到這么有意思的文化節(jié)目了,永遠會被中華文化的魅力所打動。”
如何穿越從古至今數(shù)千年的時空隔閡,讓觀眾更精準自然地摸準歷史的脈搏?《美好年華研習社》用年輕人的視角對古代歷史人物展開帶有當下時代氣息的解讀:舞蹈名家趙飛燕、美妝代表人物孫壽、悲劇美學鼻祖虞姬、“大哥”背后的女人黃月英……如何展現(xiàn)古代文化之美?如何將古代服飾進行當下審美的表達?《美好年華研習社》選擇了“用女性來描述一個時代,用美來刻畫一個時代”的角度:英姿颯爽的花木蘭變換穿著各種形制的甲胄兵器,展現(xiàn)古代女性柔和但又不失勇武剛毅的一面;歌手阿蘭飾演的劉采春唱起千年前的《望夫歌》帶觀眾回到古韻的優(yōu)美之中……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需要不斷刷新青春的面孔
近些年來,愛好國風等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年輕人已經從小眾亞文化圈子,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在各種公共場合也能見到越來越多穿著國風服飾的年輕人自信地展示自己。而《美好年華研習社》這樣的國風文藝作品激活了更多年輕人內心的“血脈記憶”。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許紀霖認為,當下年輕人喜愛的“國風”其實是情感層面的記憶,“國風”文化的背后是一種情感上的愛國主義。
傳承傳統(tǒng)文化需要前輩的指點,也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參與。主導《美好年華研習社》節(jié)目進程的都是前輩:汪涵、馬可擔任發(fā)起人,韓喬生、黃健翔、戴軍是“傳媒老炮”;而社員則全部由年輕藝人組成:林墨、謝可寅、馬啟越、安雨、李凱馨、王怡人、張婉清、上官喜愛、聶杰銘、陳鏡依、左溢、葉子淳。這種年齡結構的安排,既讓年輕人唱了主角,又不會偏離對傳統(tǒng)文化的正確解讀,同時也暗含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薪火相承的寓意。《美好年華研習社》觀察到了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擁抱,適時展現(xiàn)了當代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態(tài)度的表達,同時也讓傳統(tǒng)文化滲入更多年輕人的內心。正如汪涵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繼承者,也就是把先人們傳下來的東西,我們接住,然后傳下去。”
對表演的要求嚴格,這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尊重。比如舞臺上沒有提詞器,年輕社員們得記下全部的臺詞和念白;同時還得在“隨堂小考”中背誦相關古詩詞,鞏固知識面以及對人物時代背景的理解。綜藝舞臺上的意外效果出現(xiàn)了:社員們重新體驗學生時代“背課文”的焦慮,讓觀眾在歡笑之余也收獲良多,有網友留言:“林墨背不出的那幾句已經被我牢牢記住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遞,未必就是高度緊張的,可以是輕松愉悅、潛移默化的。
圖源:《美好年華研習社》微博賬號
作者:衛(wèi)中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