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奇異志》邀請了元華和元秋在片中出演紫中白和水三娘,兩人曾經在周星馳的《功夫》中飾演包租公和包租婆,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兩人一開始對出演網絡電影還有點排斥,但張濤寄給他們劇本和導演闡述,最后兩人欣然接受。
不想打破經典作品的美好
現在的網絡電影市場,魚龍混雜,雖然場面很熱鬧,但真正能夠盈利的網絡電影只有5%左右,15%大致平衡,而85%都是虧本的。其中山寨和翻拍是網絡電影作品中出現最多的類型。比如迪士尼的《花木蘭》還沒有公映,現在網絡電影中打著“花木蘭”名號的作品早已泛濫。張濤認為,一開始為了求生存,借助別人的片名蹭點流量,還可以理解,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這個行業,懶得出奇。”即便是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如果照著原著照抄照搬,沒有一絲創造和新意,“那還不如去看小說,因為文字的想象力更大。”
翻拍經典也是目前網絡電影市場最熱門的話題,張濤透露,曾經也有不少人找上門來,讓他翻拍經典作品,但他考慮再三,最終放棄了,“我并不排斥別人翻拍,但我自己沒有膽量去做這個事情,經典作品是特有時代創造的神話,對我來說,是藝術品,我不想去打破這個美好,遠遠看著就好了,不敢去碰觸,我還是堅持原創為王。”
“我很在乎觀眾對于作品的評價,”在張濤看來,只有了解這個市場,了解當下這個時代,拍出來的作品才能被大眾接受,“很多老導演很自我,故步自封,認為自己拍的作品很高深,一般人看不懂,結果就是作品沒有人看。”
互聯網影視不好做
“網絡電影也是有門檻的,互聯網影視沒那么好做,隔行如隔山。”現在有不少影視公司涉足網絡電影,一開始過分樂觀,以為容易玩轉,但進來后發現,要想贏得網絡電影觀眾的心,不容易,“跟風進來可以,但是不要抱那么高的姿態,在網絡電影這個新事物面前,大家都是學生,沒有區別。”
甚至有不少有知名度的院線電影導演也開始介入網絡電影制作,“有些導演的目的很明確,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演員資源,抽個空迅速碼個盤子騙點錢,而不是來做內容,更不是為了這個行業。”張濤直言,除了賺錢,自己和很多同行最主要的還是想給這個行業做點貢獻,“網絡電影并不是院線電影的對立對手,而是兩者互做補充,現在這個時代,誰都不好使,現在是拿內容說話的時代。”
張濤自己創立的“造夢師”影業是一家完全的制作公司,“我的主陣地是內容,是編劇和導演。我們的王牌就是內容,只有把內容做好了,才是性價比最高的。[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