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一)完善法律法規規章
22.配合做好《專利法》修改,推進《專利法實施細則》修訂,修訂《專利審查指南》,完善相關領域審查標準。加快商標、地理標志相關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制修訂工作。加強知識產權基本法研究。(市場監管總局、知識產權局負責)
23.配合做好《著作權法》修訂工作。(中央宣傳部、廣電總局負責)
24.推進專利、商標、商業秘密、反不正當競爭等領域的知識產權民事和刑事訴訟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制定《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修訂《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負責)
25.加快修訂《國防專利條例》,推動制定國防專利糾紛司法解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科工局、知識產權局、最高人民法院負責)
26.推動修訂《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農村部、林草局負責)
27.推進《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管理條例》立法工作。(生態環境部負責)
(二)加強保護長效機制建設
28.制定實施2020—2021年貫徹落實《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推進計劃,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督促指導和績效考核。(知識產權局負責)
29.優化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布局。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知識產權局負責)
30.深入推進“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加強信息技術手段運用。(知識產權局負責)
31.大力培育知識產權仲裁機構和調解組織,完善調解制度規范。推進成立中國貿促會調解中心知識產權分中心。(知識產權局、司法部、貿促會負責)
32.繼續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知識產權局、中央政法委負責)
33.探索建立新業態新領域版權案件查辦方式,依法及時公開侵權盜版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建立社會化網絡版權保護監測機制。(中央宣傳部、廣電總局負責)
34.完善軟件正版化工作機制和檢查考核制度,鞏固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成果,推動重要行業和重點領域使用正版軟件,加強軟件正版化工作督促檢查。(中央宣傳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管局負責)
35.建立健全與司法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強化對侵權假冒的追蹤溯源和鏈條式治理。(中央宣傳部、公安部、海關總署按職責分別負責)
36.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平臺和生物遺傳資源相關傳統知識數據庫。(生態環境部負責)
37.依托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工作,繼續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群知識產權培訓,提高保護意識。(文化和旅游部負責)
38.加快建設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和保護名錄,推動制定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條例。(中醫藥局、衛生健康委負責)
(三)強化知識產權行政保護
39.加快出臺商標侵權判斷標準。健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保護業務指導體系,推進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范建設和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檢驗鑒定技術支撐體系試點工作。開展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典型案例評選發布工作。建立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與專利確權程序聯動機制。(知識產權局負責)
40.推進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換標工作,推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加強特殊標志、官方標志的保護,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知識產權立體化保護。(知識產權局負責)
41.繼續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治理“劍網”專項行動。(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負責)
42.針對商標專利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持續開展集中執法保護行動,聚焦重點市場、重點領域和重點產品,加大案件指導督查督辦力度。(市場監管總局、知識產權局負責)
43.繼續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加強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落實平臺主體責任,維護網上交易秩序和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海關總署負責)
44.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大對市場混淆、侵犯商業秘密等行為的監管執法力度,加大對處理跨區域市場混淆等重大案件的統一部署,探索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保護新模式。(市場監管總局負責)
45.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機制,深入開展網絡表演、網絡音樂、網絡動漫市場知識產權執法行動。(文化和旅游部負責)
46.組織開展知識產權海關保護“龍騰2020”專項行動,組織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侵權商品專項整治。完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案例指導工作體系,發布《2019年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海關總署負責)
47.逐步建立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林草植物新品種保護執法體系。(農業農村部、林草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48.加快推進快遞業信用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寄遞企業違規收寄侵犯知識產權物品的行為。(郵政局負責)
(四)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49.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工作,制定“三合一”工作指導意見。(最高人民法院負責)
50.強化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指導,促進裁判標準統一。開展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負責)
51.完善知識產權案件監督機制,在生效裁判監督、審判違法監督和執行監督中實現對專門法院的無縫銜接。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集中管轄制度。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權利義務告知試點工作指導。(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
52.研究制定《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公訴工作證據審查指引》,適時發布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案件典型案例或指導性案例。(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
53.加大知識產權刑事執法力度,組織開展“昆侖2020”專項行動。(公安部負責)
54.完善規范知識產權犯罪偵查制度,推進基礎支撐體系建設。(公安部負責)
三、促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
(一)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
55.加強專利審查能力建設,完善質量評價機制,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減至16個月以內。完善集中審查、優先審查、專利審查高速路、延遲審查等模式。(知識產權局負責)
56.優化商標審查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審查質量管理,將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壓減至4個月。深化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推進商標評審、異議、撤銷等業務的電子化。加快智能審查系統開發,加大人工智能技術在審查中的運用。(知識產權局負責)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