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青年演員撐起的高顏值外,快節奏亦是《秋蟬》吸引觀眾快速“入局”的法寶。僅僅在電視劇的前兩集中,就有四位重要的角色接連為革命事業獻出生命,高潮迭起,讓觀眾唏噓。張涵予與何中華飾演的革命領路人“檀香”與“老何”的犧牲,尤為悲壯感人。兩位已被盯梢的老共產黨員,冒著暴露的危險,給青年接班人傳遞任務,最終又都為了掩護革命的年輕火種,毅然決然犧牲了自己。不過,犧牲并不意味著“殺青”,在青年一代不時出現的回憶閃現中,老一輩的身影還將繼續出現,用倒敘、插敘補完主人公的成長弧線。
面對閱片量極大的當下觀眾,“怎么拍”與“拍什么”幾乎同等重要。《秋蟬》中就有一些新穎細膩的鏡頭語言,引發青年觀眾熱議。不少網友發現,葉沖初登場的幾個長鏡頭,都有細膩的光影變化:或一路背光而行,臉部明明滅滅;或置身于黑暗中,被一道光打亮局部。光影如語,襯托出唯美神秘的氛圍,也暗示了角色復雜的身份。劇中引發熱議的,還有一組頗具新意的“腦內劇場”鏡頭。角色在推理事件時,復盤了當時的場景,而自己則身處其間,捕捉微表情等細節。
“偶像化”正劇,正在釋放流量的正向價值
蟬是高潔的象征。主創介紹,劇名“秋蟬”是主人公的代號,更象征了一代代默默無聞的地下工作者。這些堅定的無名英雄,在危急時刻為家國與信仰,潛于無聲之中,前赴后繼,奉獻著自己的人生。正如劇中領路人“檀香”對后輩“秋蟬”的感人寄語:“生死人生之大事,但眼下民族存亡之際,我輩只能以肉身抵擋”——戲里,是兩代人革命信仰的堅定傳承;戲外,則是中生代演技派與青年演員的相互激發。
《秋蟬》主演任嘉倫1989年生人,憑借在《青云志》《白蛇傳說》《錦衣之下》等一批古裝偶像劇中的演繹,贏得了不少青年觀眾的喜愛。而從《秋蟬》的彈幕評論中不難發現,很多觀眾正是沖著年輕演員而來的。[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